來源:慧保天下
致力於解決新能源高風險車輛投保貴、投保難的問題,保險行業協會再行探索創新。
慧保天下獨家獲悉,近日保險行業協會下發《車險好投保平台操作指引(草案)》,擬搭建“車險好投保平台”,引導全國範圍內經營新能源車險的保險公司自願參與,重點解決新能源高風險車輛的投保問題。
01
保險行業協會擬開設車險好投保平台,解決新能源高風險車投保問題
近年來,新能源車市場規模持續狂飆的同時,投保貴、投保難的問題始終存在。尤其是對於網約車等營運車輛,由於行駛裏程遠高於私家車,經常被判定為“高風險”。於是,有關於新能源車投保難的話題常常見諸媒體,而保險監管、保險行業也因此承受了更大的壓力。
為解決新能源高風險車輛投保貴,投保難的問題,近日保險行業協會做出新的探索,發布《車險好投保平台操作指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擬建設“車險好投保平台”,集合行業之力,為新能源高風險車輛提供投保服務。
具體而言,該投保平台服務對象為,“新能源高風險車輛用戶”:
重點解決新能源高風險車輛投保的問題,服務對象為新能源高風險車輛用戶。
對於參與的保險公司,協會強調是自願參與,風險處置保險公司及償付能力不足的保險公司可以除外。
(1)全國範圍內經營新能源車險的保險公司自願參與(風險處置保險公司及償付能力不足的保險公司除外)。
(2)參與保險公司如果出現償付能力不足或被風險處置的情況,應主動向車險好投保平台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及時申請中止參與,待償付能力達標或風險處置結束後,再恢複參與。
客戶類型有兩種,一種是個人客戶,另一種為法人客戶。投保的方式略有不同,共同點是都采取了“線上直接投保”的方式,省去了渠道環節,會給保險公司節約一定的渠道費用:
(1)支持個人客戶移動端自助投保方式,不對接中介機構、保險公司的銷售渠道。客戶可投保機動車交強險及機動車商業險。
(2)平台為法人客戶提供網頁版車險好投保平台入口。
投保規則方麵,整體按照“續保優先”的原則:
由客戶自主選擇保險公司。為方便客戶,提高效率,車險好投保平台可按照續保優先原則,向客戶推薦保險公司。即平台采用交強險和商業險由同一家保險公司提供服務、續保優先的原則,列出該車輛在曆史18個月內投保的保險公司,方便客戶自主選擇。
若法人客戶單獨投保交強險,優先根據車牌號查詢該車輛在曆史18個月內是否投保商業險,若查得,推薦保險止期最靠後的商業險承保公司。未查得商業險的,根據車牌號查詢該車輛在曆史18個月內是否投保交強險,若查得,則推薦保險止期最靠後的交強險承保公司。
在車險定價方麵,協會要求保險公司使用的商業險自主定價係數範圍遵照有關監管規定執行。
最後,協會強調保險公司不得惡意拒保,不得區別對待新能源高風險車輛業務。
保險公司要科學評估新能源高風險車輛的風險狀況,製定與新能源高風險車輛風險成本合理匹配的承保方案,不得惡意拒保損害投保人的合法權益,不得引導消費者拆分保單擾亂正常市場經營秩序。
02
監管出台係列政策力促新能源車險發展,但自主定價係數仍難擴大
高風險新能源車投保難的話題已經是老生常談,而其根源在於“虧損”。
保險業協會探索“車險好投保平台”就是要解決高風險新能源車的投保難問題,業界人士分析,利用該平台,新能源高風險車輛個人客戶可以采用移動端自助投保方式,不對接中介機構、保險公司的銷售渠道,這意味著,保險公司或許可以節省5%-15%左右的渠道費用。
通過降低費用率的方式來提升吸引力,這能打動保險公司嗎?有業界人士分析,這依然存在一定困難,因為節省的費用,並不能彌補某些高風險新能源車賠付高企的問題,保險公司承保這些業務大概率仍會麵臨虧損的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草案》中提到“保險公司使用的商業險自主定價係數範圍遵照有關監管規定執行”,這意味著這些新能源車自主定價係數仍為[0.65-1.35],與此前無異。
對於商業機構而言,趨利避害是本能,麵對大概率虧損的業務往往會選擇逃避。可以看到,近年來,新能源車險市場,基本形成了重視新能源私家車,但對新能源運營車輛投保慎之又慎的情況,一些常被用來當做網約車的車型,甚至被某些公司“一刀切”喊停。在新能源車滲透率快速提升的背景下,“投保難”問題因此屢上熱搜。
為解決高風險新能源車投保難的問題,近年來,監管在推動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方麵做了很多工作。
先是組織行業製定專門針對新能源車的條款和費率。2021年,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正式發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新能源汽車駕乘人員意外傷害保險示範條款(試行)》,同時,中國精算師協會也正式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基準純風險保費表(試行)》,由此,針對新能源車的風險保障更加貼合實際,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保險公司的後顧之憂。
此後,新能源車滲透率不斷提升,高風險新能源車的投保難問題,日漸凸顯,為此,監管也進行了一係列的發聲。2024年1月,金融監管總局財險司下發《關於切實做好新能源車險承保工作的通知》,強調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明確交強險不得拒保,商業險願保盡保,險企須全麵排查整改,不得在係統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麵對特定新能源車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製承保措施。
為了徹底解決問題,監管還擬擴大新能源車自主定價係數範圍,2024年3月,金融監管總局財險司下發《關於推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將新能源商業車險自主定價係數範圍從現行的[0.65-1.35],擴大至[0.5-1.5],提升保險公司自主定價能力。遺憾的是,至今,該文件一直未能正式實施。
如今,中保協再次做出嚐試,但恐怕仍是收效甚微,因為還是沒有解決最核心的問題,即定價問題,且險企是自願參與的。
03
新能源車滲透率快速提升,下一個被幹掉的會不會就是財險公司?
事關國計民生,有關新能源車的每一步都須慎之又慎。針對行業對高風險新能源車投保漲價的呼聲,監管早有回應,2024年年初財險司在車險工作座談會就曾明確表態,大幅提高新能源車險保費不現實,行業改革須符合社會接受度。
承保高風險新能源車則意味著虧損,不承保又須承受巨大的輿論壓力,兩難之中,不少業界人士滿腹委屈;“財險市場馬太效應顯著,隻有少部分公司是盈利的,對於很多中小險企而言,償付能力都麵臨巨大壓力,不加選擇的承保更多高風險業務,隻意味著更多的虧損,更沉重的經營壓力。”
業界人士的憂慮還遠不止如此,對於新能源車滲透率大幅提升,最終將如何影響整個汽車生態,所有財險公司都在積極研究思考。這其中,所體現出的,新能源車主機廠對於整個生態的超強把控能力,讓財險公司感受到了除了虧損之外,更深層次的焦慮。
可以看到,伴隨新能源車保有量的快速提升,整個生態都在發生變革。最顯著的現象之一,就是大量傳統燃油車4S店倒閉了——新能源車政策優勢明顯,傳統燃油車市場急速萎縮。2024年9月,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曾向政府有關部門遞交了《關於當前汽車經銷商麵臨資金困境和關停風險相關情況的緊急報告》,其中提到,當前汽車經銷商普遍麵臨資金鏈緊繃現狀,致使關停風險陡增。
4S店無法繼續銷售傳統燃油車,還可以銷售新能源車,但主機廠的直營店模式開始取代傳統的經銷商模式,又給很多4S店帶來新的壓力。
作為車後市場的關鍵一環,車險,是整個汽車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但由於處於產業鏈的下遊,長期以來受製於很多環節,過去,受製於4S店,從4S店獲取業務,不僅要支付高額手續費,還要承諾一定的返修資源。
而現在,新能源車崛起,保險公司依然受製於人。新能源車主機廠往往具有很強的生態布局意識,在維修、零配件領域具有很強的主導權,保險公司缺乏議價能力,以至於零配件價格遠高於市場價,財險公司不得不付出更高成本,這也是新能源車業務虧損的重要因素之一。
對此,有業內人士諫言,應該通過公布零整比係數來倒逼新能源車主機廠降低零配件價格——過去,通過這一手段,保險行業曾取得顯著效果,但近年來,關於新能源車的零整比係數研究工作,遲遲沒有進展……
各種壓力之下,財險對於經營新能源車險樂觀與悲觀交織,然而新能源主機廠還在快速布局保險市場,多家由新能源車主機廠主導或參股的保險經紀公司、保險公司先後成立,一些業界人士難免後背發涼:下一個被幹掉的會不會是財險公司?